各学院、相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包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科创中国”包头试点工作,组织动员更多的国家级学会服务包头,深化会地会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包头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方案》,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自治区学会的学术、人才资源服务包头,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市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为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为建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贡献科协力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接邀请国家级学会、自治区级学会服务包头,开展学术研讨、咨询服务、项目合作、科普宣传、课题调研、国际交流等,组织实施一区一业一学会科技赋能行动。落地一批品牌性学术活动,特别是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包括全国学会学术年会、区域性学术会议、专题性精品小型学术会议等;建立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组织,包括全国学会服务站、产业研究院、区域性产业联盟、科技创新联合体等;引进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力人才,包括院士、海智专家、青年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等。
到2025年,确保50家以上国家级学会、自治区级学会与各旗县区、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等单位开展合作。推动所有旗县区、重点产业对接学会,形成区域和产业两个“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结合《包头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按照落地一批品牌性学术活动、建立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组织、引进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力人才目标,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落地一批品牌性学术活动
1.围绕我市重点产业,联合国家级学会、自治区级学会打造“会、展、赛、服”四位一体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积极争取国际性、国家级学术会议、产业论坛、科技赛事在包头市举办。
2.围绕我市重要发展领域,与国家级学会、自治区级学会开展合作,围绕新型材料、现代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业、农畜食品加工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二)建立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组织
3.导入国家级学会及联合体、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等优势资源,采取引进、加盟、共建的方式,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解决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需求。
4.支持院士、顶尖科学家在包头设立工作站,取得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开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培育具有国内外市场话语权的知名自主品牌。
5.深度对接国家级学会及自治区级学会,在产业园区、企业、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学会服务站、产业研究院、研发中心、转移转化中心等新型创新联合体和科技经济融合组织。
(三)引进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力人才
6.紧紧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大力引进一流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7.组建“科创中国”创新创业青年百人会,联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企业家和投资家。有针对性的举办学术交流、产学融合、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支持青年人才在企业和产业一线发挥更大作用。
8.依托国家级学会、自治区级学会资源,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一线技术创新水平。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易技能培训,培养专兼职技术经理人,成立技术经理人联合组织,形成合作网络。组建企业、高校院所、学会和服务机构四支“科创中国”兼职联络员服务队,建立联络员动态管理制度。
四、实施步骤
“全国学会智汇包头”行动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
2022年9月底前,开展对全市各旗县区、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需求摸排,制定对接学会清单(见附件)。
(二)深入对接阶段
2022年10月-2025年6月,按照需求清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完成与学会深入对接。
1.2023-2025年,每年年初各地区、单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技术需求梳理并报送一批本年度需对接国家级学会、自治区级学会清单,市科协负责清单审核及初步联系等工作。
2.围绕我市“四基地”建设、重点学科发展及各旗县区的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新型材料产业、现代能源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专场对接活动。
3.通过院士专家行、海智专家行、学术交流会议等开展交流对接,促成签约一批“全国学会智汇包头”合作项目,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三)总结阶段
2025年6-12月,完成“全国学会智汇包头”行动总结,总结经验,表扬先进,不断提升,形成常态化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协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各旗县区、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加强与全国学会的沟通及相互协同配合。负责日常协调、实施工作。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区、部门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对接全国学会合作目标和工作举措。
(二)坚持需求导向。立足我市创新发展实际,围绕“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建设,按照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需求,开展精准对接工作。
(三)建立推进机制。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定期交流工作进展,互通信息,积极发现并宣传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六、报送方式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精准摸排需求,如有需求请于2022年9月23日前,将附件填写报送至科技处。电子版发送至科技处邮箱,纸质版提交到科技处404办公室。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敖凤梅 6193090
电子邮箱: kjc@bttc.edu.cn